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CJJ1-2008《城鎮(zhèn)道路工程施工與質(zhì)量驗收規(guī)范》(15)
發(fā)布時間:
2011-05-07 08:34
訪問量:
注:1當運距較遠時,宜用攪拌運輸車干拌料到澆筑地點后再加水攪拌;
2摻用外加劑應通過試驗,根據(jù)所配制水泥混凝土的凝結時間,確定運輸時間限制;
3表列時間系指從加水攪拌到入模時間。
2攪拌站宜設有計算機控制數(shù)據(jù)信息采集系統(tǒng)。攪拌設備配料計量偏差應符合表10.5.2-2的規(guī)定。
表10.5.2-2 攪拌設備的計量允許偏差(%)
材料名稱 |
水泥 |
摻合料 |
鋼纖維 |
砂 |
粗集料 |
水 |
外加劑 |
城市快速路、主干路每盤 |
±1 |
±1 |
±2 |
±2 |
±2 |
±1 |
±1 |
城市快速路、主干路累計每車 |
±1 |
±1 |
±1 |
±2 |
±2 |
±1 |
±1 |
其他等級道路 |
±2 |
±2 |
±2 |
±3 |
±3 |
±2 |
±2 |
10.5.3 混凝土攪拌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混凝土的攪拌時間應按配合比要求與施工對其工作性要求經(jīng)試拌、確定最佳攪拌時間。每盤最長總攪拌時間宜為80~120s。
2 外加劑宜稀釋成溶液,均勻加入進行攪拌。當同時摻用引氣劑時,宜通過試驗適當增大引氣劑摻量,以達到規(guī)定含氣量。
3 混凝土應攪拌均勻,出倉溫度應符合施工要求。
4 攪拌鋼纖維混凝土,除應滿足上述要求外,尚應符合下列要求:
1)當鋼纖維體積率較高,攪拌物較干時,攪拌設備一次攪拌量不宜大于其額定攪拌量的80%。
2)鋼纖維混凝土的投料次序、方法和攪拌時間,應以攪拌過程中鋼纖維不產(chǎn)生結團和滿足使用要求通過試拌確定。
3)鋼纖維混凝土嚴禁用人工攪拌。
10.5.4 施工中應根據(jù)運距、混凝土攪拌能力、攤鋪能力確定運輸車輛的數(shù)量與配置。
10.5.5 不同攤鋪工藝的混凝土攪拌物從攪拌機出料到運輸、鋪筑完畢的允許最長時間應符合表10.5.5的規(guī)定。
表10.5.5混凝土拌合物出料到運輸、鋪筑完畢允許最長時間
施工氣溫*(℃) |
到運輸完畢允許最長時間(h) |
到鋪筑完畢允許最長時間(h) |
||
滑模、軌道 |
三軸、小機具 |
滑模、軌道 |
三軸、小機具 |
|
5~9 |
2.0 |
1.5 |
2.5 |
2.0 |
10~19 |
1.5 |
1.0 |
2.0 |
1.5 |
20~29 |
1.0 |
0.75 |
1.5 |
1.25 |
30~35 |
0.75 |
0.50 |
1.25 |
1.0 |
注:表中*指施工時間的日間平均氣溫,使用緩凝劑延長凝結時間后,本表數(shù)值可增加0.25~0.5h。
10.6 混凝土鋪筑
10.6.1 混凝土鋪筑前應檢查下列項目:
1 基層或砂墊層表面、模板位置、高程等符合設計要求。模板支撐接縫嚴密、模內(nèi)潔凈、隔離劑涂刷均勻。
2 鋼筋、預埋脹縫板的位置正確,傳力桿等安裝符合要求。
3 混凝土攪拌、運輸與攤鋪設備,狀況良好。
10.6.2 三輥軸機組鋪筑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三輥軸機組鋪筑混凝土面層時,輥軸直徑應與攤鋪層厚度匹配,且必須同時配備一臺安裝插入式振搗器組的排式振搗機,振搗器的直徑宜為50~100mm,間距不得大于其有效作用半徑的1.5倍,且不得大于50cm。
2 當面層鋪裝厚度小于15cm時,可采用振搗梁。其振搗頻率宜為50~100Hz,振搗加速度宜為4~5g(g為重力加速度)。
3 當一次攤鋪雙車道面層時,應配備縱縫拉桿插入機,并配有插入深度控制和拉桿間距調(diào)整裝置。
4 鋪筑作業(yè)應符合下列要求:
1)卸料應均勻,布料應與攤鋪速度相適應。
2)設有縱縫、縮縫拉桿的混凝土面層,應在面層施工中及時安設拉桿。
3)三輥軸整平機分段整平的作業(yè)單元長度宜為20~30m,振搗機振實與三輥軸整平工序之間的時間間隔不宜超過15min。
4)在一個作業(yè)單元長度內(nèi),應采用前進振動、后退靜滾方式作業(yè),最佳滾壓遍數(shù)應經(jīng)過試鋪確定。
10.6.3 采用軌道攤鋪機鋪筑時,最小攤鋪寬度不宜小于3.75m,并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應根據(jù)設計車道數(shù)按表10.6.3-1的技術參數(shù)選擇攤鋪機。
表10.6.3-1 軌道攤鋪機的基本技術參數(shù)
項 目 |
發(fā)動機功率(kW) |
最大攤鋪寬度(m) |
攤鋪厚度(mm) |
攤鋪速度 (m/min) |
整機質(zhì)量(t) |
三車道軌道攤鋪機 |
33~45 |
11.75~18.3 |
250~600 |
1~3 |
13~38 |
雙車道軌道攤鋪機 |
15~33 |
7.5~9.0 |
250~600 |
1~3 |
7~13 |
單車道軌道攤鋪機 |
8~22 |
3.5~4.5 |
250~450 |
1~4 |
≤7 |
2 坍落度宜控制在20~40mm。不同坍落度時的松鋪系數(shù)(K)可參考表10.6.3-2確定,并按此計算出松鋪高度。
表10.6.3-2 松鋪系數(shù)(K)與坍落度(SL)的關系
坍落度SL(mm) |
5 |
10 |
20 |
30 |
40 |
50 |
60 |
松鋪系數(shù)K |
1.30 |
1.25 |
1.22 |
1.19 |
1.17 |
1.15 |
1.12 |
3 當施工鋼筋混凝土面層時,宜選用兩臺箱型軌道攤鋪機分兩層兩次布料。下層混凝土的布料長度應根據(jù)鋼筋網(wǎng)片長度和混凝土凝結時間確定,且不宜超過20m。
4 振實作業(yè)應符合下列要求:
1)軌道攤鋪機應配備振搗器組,當面板厚度超過150mm、坍落度小于30mm時,必須插入振搗。
2)軌道攤鋪機應配備振動梁或振動板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振搗和修整。使用振動板振動提漿飾面時,提漿厚度宜控制在(4±1)mm。
5 面層表面整平時,應及時清除余料,用抹平板完成表面整修。
10.6.4 人工小型機具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層,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混凝土松鋪系數(shù)宜控制在1.10~1.25。
2 攤鋪厚度達到混凝土板厚的2/3時,應拔出模內(nèi)鋼釬,并填實釬洞。
3 混凝土面層分兩次攤鋪時,上層混凝土的攤鋪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完成,且下層厚度宜為總厚的3/5。
4 混凝土攤鋪應與鋼筋網(wǎng)、傳力桿及邊緣角隅鋼筋的安放相配合。
5 一塊混凝土板應一次連續(xù)澆筑完畢。
6 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時,不得過振,且振動時間不宜少于30s,移動間距不宜大于50cm。使用平板振搗器振搗時應重疊10~20cm,振搗器行進速度應均勻一致。
7 真空脫水作業(yè)應符合下列要求:
1)真空脫水應在面層混凝土振搗后、抹面前進行。
2)開機后應逐漸升高真空度,當達到要求的真空度,開始正常出水后,真空度應保持穩(wěn)定,最大真空度不宜超過0.085MPa,待達到規(guī)定脫水時間和脫水量時,應逐漸減小真空度。
3)真空系統(tǒng)安裝與吸水墊放置位置,應便于混凝土攤鋪與面層脫水,不得出現(xiàn)未經(jīng)吸水的脫空部位。
4)混凝土試件,應與吸水作業(yè)同條件制作、同條件養(yǎng)護。
5)真空吸水作業(yè)后,應重新壓實整平,并拉毛、壓痕或刻痕。
8 成活應符合下列要求:
1)現(xiàn)場應采取防風、防曬等措施;抹面拉毛等應在跳板上進行,抹面時嚴禁在板面上灑水、撒水泥粉。
2)采用機械抹面時,真空吸水完成后即可進行,先用帶有浮動圓盤的重型抹面機粗抹,再用帶有振動圓盤的輕型抹面機或人工細抹一遍。
3)混凝土抹面不宜少于4次,先找平抹平,待混凝土表面無泌水時再抹面,并依據(jù)水泥品種與氣溫控制抹面間隔時間。
10.6.5 混凝土面層應拉毛、壓痕或刻痕,其平均紋理深度應為1~2mm。
10.6.6 橫縫施工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脹縫間距應符合設計規(guī)定,縫寬宜為20mm。在與結構物銜接處、道路交叉和填挖土方變化處,應設脹縫。
2 脹縫上部的預留填縫空隙,宜用提縫板留置。提縫板應直順,與脹縫板密合、垂直于面層。
3 縮縫應垂直板面,寬度宜為4~6mm。切縫深度:設傳力桿時,不得小于面層厚三分之一,且不得小于70mm;不設傳力桿時不得小于面層厚四分之一,且不得小于60mm。
4 機切縫時,宜在水泥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25%~30%時進行。
10.6.7 施工現(xiàn)場的氣溫高于30℃、攪拌物溫度在30℃~35℃、空氣相對濕度小于80%時,攪拌物中宜摻緩凝劑、保塑劑或緩凝減水劑等。切縫應視混凝土強度的增長情況,比常溫施工適度提前。鋪筑現(xiàn)場宜設遮陽棚。
10.6.8 當混凝土面層施工采取人工抹面時,遇有5級及以上風應停止施工。
10.7 面層養(yǎng)護與填縫
10.7.1 水泥混凝土面層成活后,應及時養(yǎng)護。可選用保濕法和塑料薄膜覆蓋等方法養(yǎng)護。氣溫較高時,養(yǎng)護不宜少于14d;低溫時,養(yǎng)護期不宜少于21d。
10.7.2 晝夜溫差大的地區(qū),應采取保溫、保濕的養(yǎng)護措施。
10.7.3 養(yǎng)護期間應封閉交通、不得堆放重物;養(yǎng)護終結,應及時清除面層養(yǎng)護材料。
10.7.4 混凝土板在達到設計強度的40%以后,方可允許行人通行。
10.7.5 填縫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混凝土板養(yǎng)護期滿后應及時填縫,縫內(nèi)遺留的砂石、灰漿等雜物,應剔除干凈。
2 應按設計要求選擇填縫料,并根據(jù)填料品種制定工藝技術措施。
3 澆注填縫料必須在縫槽干燥狀態(tài)下進行,填縫料應與混凝土縫壁粘附緊密,不滲水。
4 填縫料的充滿度應根據(jù)施工季節(jié)而定,常溫施工應與路面平,冬期施工,宜略低于板面。
10.7.6 面層混凝土彎拉強度達到設計強度,且填縫完成后,方可開放交通。
10.8 檢驗標準
10.8.1 水泥混凝土面層質(zhì)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原材料質(zhì)量應符合下列要求:
主控項目
1)水泥品種、級別、質(zhì)量、包裝、貯存,應符合國家現(xiàn)行有關標準的規(guī)定。
檢查數(shù)量:按同一生產(chǎn)廠家、同一等級、同一品種、同一批號且連續(xù)進場的水泥,袋裝水泥不超過200t為一批,散裝水泥不超過500t為一批,每批抽樣1次。
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(快硬硅酸鹽水泥超過一個月)時,應進行復驗,復驗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檢驗方法:檢查產(chǎn)品合格證、出廠檢驗報告,進場復驗。
2)混凝土中摻加外加劑的質(zhì)量符合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《混凝土外加劑》GB8076和《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(guī)范》GB50119的規(guī)定。
檢查數(shù)量:按進場批次和產(chǎn)品抽樣檢驗方法確定。每批不少于1次。
檢驗方法:檢查產(chǎn)品合格證、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。
3)鋼筋品種、規(guī)格、數(shù)量和下料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。
檢查數(shù)量:全數(shù)檢查。
檢驗方法:觀察,用鋼尺量,檢查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。
4)鋼纖維的規(guī)格質(zhì)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及本規(guī)范第10.1.7條的有關規(guī)定。
檢查數(shù)量:按進場批次,每批抽檢1次。
檢驗方法:現(xiàn)場取樣、試驗。
5)粗骨料、細骨料應符合本規(guī)范第10.1.2、10.1.3條的有關規(guī)定。
檢查數(shù)量:同產(chǎn)地、同品種、同規(guī)格且連續(xù)進場的骨料,每400m3或600t為一批,不足400m3或600t按一批計,每批抽檢1次。
檢驗方法:檢查出廠合格證和抽檢報告。
6)水應符合本規(guī)范第7.2.1條第3款的規(guī)定。
檢查數(shù)量:同水源檢查1次。
檢驗方法:檢查水質(zhì)分析報告。
2 混凝土面層質(zhì)量應符合設計要求。
1)混凝土彎拉強度應符合設計規(guī)定。
檢查數(shù)量:每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,取樣1次;不足100 m3時按1次計。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1組標準養(yǎng)護試件。同條件養(yǎng)護試件的留置組數(shù)應根據(jù)實際需要確定。
檢驗方法:檢查試件強度試驗報告。
2)混凝土面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規(guī)定,允許誤差為±5mm。
檢查數(shù)量;每1000m21組(1點)。
檢驗方法:查試驗報告、復測。
3)抗滑構造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?!?br>
檢查數(shù)量:每1000m21點。
檢驗方法:鋪砂法。
一般項目
4)水泥混凝土面層應板面平整、密實,邊角應整齊、無裂縫,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漿、脫皮、踏痕、積水等現(xiàn)象,蜂窩麻面面積不得大于總面積的0.5%。
檢查數(shù)量:全數(shù)檢查。
檢驗方法:觀察、檢查技術處理方案。
5)伸縮縫應垂直、直順,縫內(nèi)不得有雜物。伸縮縫在規(guī)定的深度和寬度范圍內(nèi)應全部貫通,傳力桿應與縫面垂直。
檢查數(shù)量:全數(shù)檢查。
檢驗方法:觀察。
6)混凝土路面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0.8.1的規(guī)定。
表10.8.1 混凝土路面允許偏差
項 目 |
允許偏差與規(guī)定值 |
檢驗頻率 |
檢驗方法 |
|||
城市快速路、主干路 |
次干路、支路 |
范圍 |
點數(shù) |
|||
縱斷高程(mm) |
±15 |
20m |
1 |
用水準儀測量 |
||
中線偏位(mm) |
≤20 |
100m |
1 |
用經(jīng)緯儀測量 |
||
平整度 |
標準差 |
1.2 |
2 |
100m |
1 |
用測平儀檢測 |
最大間隙(mm) |
3 |
5 |
20m |
1 |
用3m直尺和塞尺連續(xù)量兩尺,取較大值 |
|
寬度(mm) |
0 |
40m |
1 |
用鋼尺量 |
||
橫坡(%) |
±0.30%且不反坡 |
20m |
1 |
用水準儀測量 |
||
井框與路面高差(mm) |
≤3 |
每座 |
1 |
十字法,用直尺和塞尺量最大值 |
||
相鄰板高差(mm) |
≤3 |
20m |
1 |
用鋼板尺和塞尺量 |
||
縱縫直順度(mm) |
≤10 |
100m |
||||
橫縫直順度 |
≤10 |
40m |
1 |
用20m線和鋼尺量 |
||
蜂窩麻面面積①(%) |
≤2 |
20m |
1 |
觀察和用鋼板尺量 |
注:①每20m查1塊板的側面。
11 鋪砌式面層
11.1 料石面層
11.1.1 開工前,應選用符合設計要求的料石。當設計無要求時,宜優(yōu)先選擇花崗巖等堅硬、耐磨、耐酸石材,石材應表面平整、粗糙,且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料石的物理性能和外觀質(zhì)量應符合表11.1.1-1的規(guī)定。
表11.1.1-1 石材物理性能和外觀質(zhì)量
項目 |
單位 |
允許值 |
注 |
|
物理性能 |
飽和抗壓強度 |
MPa |
≥120 |
- |
飽和抗折強度 |
MPa |
≥9 |
- |
|
體積密度 |
g/cm3 |
≥2.5 |
- |
|
磨耗率(狄法爾法) |
% |
<4 |
- |
|
吸水率 |
% |
<1 |
- |
|
孔隙率 |
% |
<3 |
- |
|
外觀質(zhì)量 |
缺棱 |
個 |
1 |
面積不超過5mm×10mm,每塊板材 |
缺角 |
個 |
面積不超過2mm×2mm,每塊板材 |
||
色斑 |
個 |
面積不超過15mm×15mm,每塊板材 |
||
裂紋 |
條 |
1 |
長度不超過兩端順延至板邊總長度的1/10(長度小于20mm不計)每塊板 |
|
坑窩 |
- |
不明顯 |
粗面板材的正面出現(xiàn)坑窩 |
注:表面紋理垂直于板邊沿,不得有斜紋、亂紋現(xiàn)象,邊沿直順、四角整齊,不得有凹、凸不平現(xiàn)象。
2 料石加工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1.1.1-2的規(guī)定。
表11.1.1-2 料石加工尺寸允許偏差
項目 |
允許偏差(mm) |
|
粗面材 |
細面材 |
|
長、寬 |
0 |
0 |
厚(高) |
+1 |
±1 |
對角線 |
±2 |
±2 |
平面度 |
±1 |
±0.7 |
11.1.2 砌筑砂漿中采用的水泥、砂、水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宜采用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《硅酸鹽水泥、普通硅酸鹽水泥》GB 175或《礦渣硅酸鹽水泥、火山灰質(zhì)硅酸鹽水泥及粉煤灰硅酸鹽水泥》GB 1344中規(guī)定的水泥。
2 宜用質(zhì)地堅硬、干凈的粗砂或中砂,含泥量應小于5%。
3 攪拌用水應符合國家現(xiàn)行標準《混凝土用水標準》JGJ 63的規(guī)定。宜使用飲用水及不含油類等雜質(zhì)的清潔中性水,PH值宜為6~8。
11.1.3 鋪砌應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漿,虛鋪系數(shù)應經(jīng)試驗確定。
11.1.4 鋪砌控制基線的設置距離,直線段宜為5~10m,曲線段應視情況適度加密。
11.1.5 當采用水泥混凝土做基層時,鋪砌面層脹縫應與基層脹縫對齊。
11.1.6 鋪砌中砂漿應飽滿,且表面平整、穩(wěn)定、縫隙均勻。與檢查井等構筑物相接時,應平整、美觀,不得反坡。不得用在料石下填塞砂漿或支墊方法找平。
11.1.7 伸縮縫材料應安放平直,并應與料石粘貼牢固。
11.1.8 在鋪裝完成并檢查合格后,應及時灌縫。
11.1.9 鋪砌面層完成后,必須封閉交通,并應濕潤養(yǎng)護,當水泥砂漿達到設計強度后,方可開放交通。
11.2 預制混凝土砌塊面層
11.2.1 預制砌塊表面應平整、粗糙,技術性能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砌塊的彎拉或抗壓強度應符合設計規(guī)定。當砌塊邊長與厚度比小于5時應以抗壓強度控制。
2 砌塊的耐磨性試驗磨坑長度不得大于35mm,吸水率應小于8%,其抗凍性應符合設計規(guī)定。
3 砌塊加工尺寸與外觀質(zhì)量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1.2.1的規(guī)定。
表11.2.1 砌塊加工尺寸與外觀質(zhì)量允許偏差
項 目 |
單位 |
允許偏差 |
|
長度、寬度 |
mm |
±2.0 |
|
厚度 |
±3.0 |
||
厚度差① |
≤3.0 |
||
平整度 |
≤2.0 |
||
垂直度 |
≤2.0 |
||
正面黏皮及缺損的最大投影尺寸 |
≤5 |
||
缺棱掉角的最大投影尺寸 |
≤10 |
||
裂紋 |
非貫穿裂紋最大投影尺寸 |
≤10 |
|
貫穿裂紋 |
- |
不允許 |
|
分層 |
不允許 |
||
色差、雜色 |
不明顯 |
注:①同一砌塊的厚度差。
11.2.2 混凝土預制砌塊應具有出廠合格證、生產(chǎn)日期和混凝土原材料、配合比、彎拉、抗壓強度試驗結果資料。鋪裝前應進行外觀檢查與強度試驗抽樣檢驗。
11.2.3 砌筑砂漿所用水泥、砂、水的質(zhì)量應符合本規(guī)范第11.1.2條的有關規(guī)定。
11.2.4 混凝土砌塊鋪砌與養(yǎng)護應符合本規(guī)范第11.1節(jié)的有關規(guī)定。
11.3 檢驗標準
11.3.1 料石面層質(zhì)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主控項目
1 石材強度、外形尺寸應符合設計及本規(guī)范要求。
檢查數(shù)量:每檢驗批,抽樣檢查。
檢驗方法:查出廠檢驗報告或復驗。
2 砂漿平均抗壓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規(guī)定,任一組試件抗壓強度最低值不得低于設計強度的85%。
檢查數(shù)量:同一配合比,每1000m21組(6塊),不足1000m2取1組。
檢驗方法:查試驗報告。
一般項目
3 表面應平整、穩(wěn)固、無翹動,縫線直順、灌縫飽滿,無反坡積水現(xiàn)象。
檢查數(shù)量:全數(shù)檢查。
檢驗方法:觀察。
4 料石面層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1.3.1的規(guī)定。
表11.3.1 料石面層允許偏差
項目 |
允許偏差 |
檢驗頻率 |
檢查方法 |
|
范圍 |
點數(shù) |
|||
縱斷高程(mm) |
±10 |
10m |
1 |
用水準儀測量 |
平整度(mm) |
≤3 |
20m |
1 |
用3m直尺和塞尺連續(xù)量兩尺取較大值 |
寬度(mm) |
不小于設計規(guī)定 |
40m |
1 |
用鋼尺量 |
橫坡(%) |
±0.3%且不反坡 |
20m |
1 |
用水準儀測量 |
井框與路面高差(mm) |
≤3 |
每座 |
1 |
十字法,用直尺和塞尺量取最大值 |
相鄰塊高差(mm) |
≤2 |
20m |
1 |
用鋼板尺量 |
縱橫縫直順度(mm) |
≤5 |
20m |
1 |
用20m線和鋼尺量 |
縫寬(mm) |
+3 |
20m |
1 |
用鋼尺量 |
11.3.2 預制混凝土砌塊面層檢驗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主控項目
1 砌塊的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。
檢查數(shù)量:同一品種、規(guī)格,每1000m2,抽樣檢查1次。
檢查方法:查出廠檢驗報告、復驗。
2 砂漿平均抗壓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規(guī)定,任一組試件抗壓強度最低值不得低于設計強度的85%。
檢查數(shù)量:同一配合比,每1000m21組(6塊),不足1000m2取1組。
檢驗方法:查試驗報告。
一般項目
3 外觀質(zhì)量應符合本規(guī)范第11.3.1條第3款的規(guī)定。
4 預制混凝土砌塊面層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1.3.2的規(guī)定。
表11.3.2 預制混凝土砌塊面層允許偏差
項目 |
允許偏差 |
檢測頻率 |
檢測方法 |
|
范圍 |
點數(shù) |
|||
縱斷高程(mm) |
±15 |
20m |
1 |
用水準儀測量 |
平整度(mm) |
≤5 |
20m |
1 |
用3m直尺和塞尺連續(xù)量兩尺,取較大值 |
寬度(mm) |
不小于設計規(guī)定 |
40m |
1 |
用鋼尺量 |
橫坡(%) |
±0.3%且不反坡 |
20m |
1 |
用水準儀測量 |
井框與路面高差 |
≤4 |
每座 |
1 |
十字法,用直尺和塞尺量最大值 |
相鄰塊高差(mm) |
≤3 |
20m |
1 |
用鋼板尺量 |
縱橫縫直順度(mm) |
≤5 |
20m |
1 |
用20m線和鋼尺量 |
縫寬(mm) |
+3 |
20m |
1 |
用鋼尺量 |
相關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