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CJJ1-2008《城鎮(zhèn)道路工程施工與質(zhì)量驗收規(guī)范》(12)
發(fā)布時間:
2011-05-07 08:42
訪問量:
注: 1 表中的乳化瀝青用量按乳化瀝青的蒸發(fā)殘留物含量60%計算,如瀝青含量不同應予以折算;
2 在高寒地區(qū)及干旱風沙大的地區(qū),可超出高限5%~10%;
3 ● 代表瀝青, ▲ 代表乳化瀝青;
4 Sn 代表級配集料規(guī)格。
9.3.4 在清掃干凈的碎石或礫石路面上鋪筑瀝青表面處治面層時,應噴灑透層油。在舊瀝青路面、水泥混凝土路面、塊石路面上鋪筑瀝青表面處治面層時,可在第一層瀝青用量中增加10%~20%,不再另灑透層油或粘層油。
9.3.5 施工瀝青表面處治面層,宜采用瀝青灑布車及集料撒布機聯(lián)合作業(yè)。噴灑瀝青,應保持穩(wěn)定速度和噴灑量,灑布寬度應均勻。
9.3.6 瀝青表面處治施工各工序應緊密銜接,撒布各層瀝青后均應立即用集料撒布機撒布相應的集料。每個作業(yè)段長度應根據(jù)施工能力確定,并在當天完成。人工撒布集料時,應等距離劃分段落備料。
9.3.7 瀝青表面處治面層的瀝青撒布溫度應根據(jù)氣溫及瀝青標號選擇,石油瀝青宜為130℃~170℃,乳化瀝青乳液溫度不宜超過60℃。灑布車噴灑瀝青縱向搭接寬度宜為10~15cm,撒布各層瀝青的搭接縫應錯開。
9.3.8 碾壓應符合本規(guī)范第7.7.2條的有關規(guī)定。嵌縫料應采用輕、中型壓路機邊碾壓、邊掃墁,及時追補集料,集料表面不得撒落瀝青。
9.3.9 瀝青表面處治應在碾壓結(jié)束后開放交通,初期管理與養(yǎng)護應符合本規(guī)范第9.2節(jié)的有關規(guī)定。
9.3.10 瀝青表面處治施工后,初期養(yǎng)護用料宜為S12(5~10mm)碎石或S14(3~5mm)石屑、粗砂或小礫石,用量宜為2~3m3/1000m2。
9.4 檢驗標準
9.4.1 瀝青貫入式面層質(zhì)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主控項目
1 瀝青、乳化瀝青、集料、嵌縫料的質(zhì)量應符合設計及本規(guī)范的有關規(guī)定。
檢查數(shù)量:按不同材料進場批次,每批次1次。
檢驗方法:查出廠合格證及進場復檢報告。
2 彎沉值不得大于設計規(guī)定。
檢查數(shù)量:按設計規(guī)定。
檢驗方法:每車道、每20m,測1點。
3 面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規(guī)定,允許偏差為+15~-5 mm 。
檢查數(shù)量:每1000m21組(1點)。
檢驗方法:鉆孔或刨坑,用鋼尺量。
一般項目
4 表面應平整、堅實、石料嵌鎖穩(wěn)定、無明顯高低差;嵌縫料、瀝青應撒布均勻,無花白、積油,漏澆、浮料等現(xiàn)象,且不得污染其它構(gòu)筑物。
檢查數(shù)量:全數(shù)檢查。
檢驗方法:觀察。
5 瀝青貫入式面層允許偏差應符合表9.4.1的規(guī)定。
表9.4.1 瀝青貫入式面層允許偏差
項目 |
允許偏差 |
檢驗頻率 |
檢驗方法 |
|||
范圍 |
點數(shù) |
|||||
縱斷高程(mm) |
±20 |
20m |
1 |
用水準儀測量 |
||
中線偏位(mm) |
≤20 |
100m |
1 |
用經(jīng)緯儀測量 |
||
平整度(mm) |
≤7 |
20m |
路寬(m) |
<9 |
1 |
用3m直尺、塞尺連續(xù)兩尺取較大值 |
9~15 |
2 |
|||||
>15 |
3 |
|||||
寬度(mm) |
不小于設計值 |
40m |
1 |
用鋼尺量 |
||
橫坡 |
±0.3%且不反坡 |
20m |
路寬(m) |
<9 |
2 |
用水準儀測量 |
9~15 |
4 |
|||||
>15 |
6 |
|||||
井框與路面高差(mm) |
≤5 |
每座 |
1 |
十字法,用直尺、塞尺量最大值 |
9.4.2 瀝青表面處治施工質(zhì)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主控項目
1 瀝青、乳化瀝青的品種、指標、規(guī)格應符合設計和本規(guī)范的有關規(guī)定。
檢查數(shù)量:按進場批次。
檢驗方法:查出廠合格證、出廠檢驗報告、進場檢驗報告。
一般項目
2 集料應壓實平整,瀝青應灑布均勻、無露白,嵌縫料應撒鋪、掃墁均勻,不得有重疊現(xiàn)象。
3 瀝青表面處治允許偏差應符合表9.4.2的規(guī)定。
表9.4.2 瀝青表面處治允許偏差
項目 |
允許偏差 |
檢驗頻率 |
檢驗方法 |
|||
范圍 |
點數(shù) |
|||||
縱斷高程(mm) |
±20 |
20m |
1 |
用水準儀測量 |
||
中線偏位(mm) |
≤20 |
100m |
1 |
用經(jīng)緯儀測量 |
||
平整度(mm) |
≤7 |
20m |
路寬(m) |
<9 |
1 |
用3m直尺和塞尺連續(xù)量兩尺,取較 |
9~15 |
2 |
|||||
>15 |
3 |
|||||
寬度(mm) |
不小于設計規(guī)定 |
40m |
1 |
用鋼尺量 |
||
橫坡 |
±0.3%且不反坡 |
200m |
1 |
用水準儀測量 |
||
厚度(mm) |
+10 |
1000m2 |
1 |
鉆孔,用鋼尺量 |
||
彎沉值 |
符合設計要求 |
設計要求時 |
- |
彎沉儀測定時 |
||
瀝青總用量(kg/m2) |
±0.5% |
每工作日、每層 |
1 |
- |
注:瀝青總用量應按國家現(xiàn)行標準《公路路基路面現(xiàn)場測試規(guī)程》T 0982方法,每工作日每灑布瀝青檢查一次本單位面積的總瀝青用量。
10 水泥混凝土面層
10.1 原材料
10.1.1 水泥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重交通以上等級道路、城市快速路、主干路應采用42.5級以上的道路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鹽水泥、普通硅酸鹽水泥;中輕交通等級的道路可采用礦渣水泥,其強度等級宜不低于32.5級。水泥應有出廠合格證(含化學成分、物理指標),并經(jīng)復驗合格,方可使用。
2 不同等級、廠牌、品種、出廠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、混用。出廠期超過三個月或受潮的水泥,必須經(jīng)過試驗,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3 用于不同交通等級道路面層水泥的彎拉強度、抗壓強度最小值應符合表10.1.1-1的規(guī)定。
表10.1.1-1 道路面層水泥的彎拉強度、抗壓強度最小值
道路等級 |
特重交通 |
重交通 |
中、輕交通 |
|||
齡期(d) |
3 |
28 |
3 |
28 |
3 |
28 |
抗壓強度(MPa) |
25.5 |
57.5 |
22.0 |
52.5 |
16.0 |
42.5 |
彎拉強度(MPa) |
4.5 |
7.5 |
4.0 |
7.0 |
3.5 |
6.5 |
4 水泥的化學成分、物理指標應符合表10.1.1-2的規(guī)定。
表10.1.1-2 各交通等級路面用水泥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指標
交通等級 水泥性能 |
特重、重交通 |
中、輕交通 |
鋁酸三鈣 |
不宜>7.0% |
不宜>9.0% |
鐵鋁酸三鈣 |
不宜<15.0% |
不宜<12.0% |
游離氧化鈣 |
不得>1.0% |
不得>1.5% |
氧化鎂 |
不得>5.0% |
不得>6.0% |
三氧化硫 |
不得>3.5% |
不得>4.0% |
堿含量 |
Na20﹢0.658K20≤0.6% |
懷疑有堿活性集料時,≤0.6%;無堿活性集料時,≤1.0% |
混合材種類 |
不得摻窯灰、煤矸石、火山灰和粘土,有抗鹽凍要求時不得摻石灰、石粉 |
|
出磨時安定性 |
雷氏夾或蒸煮法檢驗必須合格 |
蒸煮法檢驗必須合格 |
標準稠度需水量 |
不宜>28% |
不宜>30% |
燒失量 |
不得>3.0% |
不得>5.0% |
比表面積 |
宜在300~450m2/kg |
|
細度(80μm) |
篩余量≤10% |
|
初凝時間 |
≥1.5h |
|
終凝時間 |
≤10h |
|
28d干縮率* |
不得>0.09% |
不得>0.10% |
耐磨性* |
≤3.6Kg/m2 |
注:*示28d干縮率和耐磨性試驗方法采用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《道路硅酸鹽水泥》GB 13693。
10.1.2 粗集料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粗集料應采用質(zhì)地堅硬、耐久、潔凈的碎石、礫石、破碎礫石,并應符合表10.1.2-1的規(guī)定。城市快速路、主干路、次干路及有抗(鹽)凍要求的次干路、支路混凝土路面使用的粗集料級別應不低于Ⅰ級。 Ⅰ級集料吸水率不應大于1.0%,Ⅱ級集料吸水率不應大于2.0%。
表10.1.2-1 粗集料技術指標
項 目 |
技 術 要 求 |
|
Ⅰ級 |
Ⅱ級 |
|
碎石壓碎指標(%) |
<10 |
<15 |
礫石壓碎指標(%) |
<12 |
<14 |
堅固性(按質(zhì)量損失計%) |
<5 |
<8 |
針片狀顆粒含量(按質(zhì)量計%) |
<5 |
<15 |
含泥量(按質(zhì)量計%) |
<0.5 |
<1.0 |
泥塊含量(按質(zhì)量計%) |
<0 |
<0.2 |
有機物含量(比色法) |
合格 |
合格 |
硫化物及硫酸鹽(按S03質(zhì)量計%) |
<0.5 |
<1.0 |
空隙率 |
<47% |
|
堿集料反應 |
經(jīng)堿集料反應試驗后無裂縫、酥縫、膠體外溢等現(xiàn)象,在規(guī)定試驗齡期的膨脹率小于0.10% |
|
抗壓強度(MPa) |
火成巖≥100,變質(zhì)巖≥80,水成巖≥60 |
2 粗集料宜采用人工級配。其級配范圍宜符合表10.1.2-2的規(guī)定
表10.1.2-2 人工合成級配范圍
粒徑 級配 |
方 篩 孔 尺 寸(mm) |
|||||||
2.36 |
4.75 |
9.50 |
16.0 |
19.0 |
26.5 |
31.5 |
37.5 |
|
累 計 篩 余(以 質(zhì) 量 計)( %) |
||||||||
4.75~16 |
95~100 |
85~100 |
40~60 |
0~10 |
|
|
|
|
4.75~19 |
95~100 |
85~95 |
60~75 |
30~45 |
0~5 |
0 |
|
|
4.75~26.5 |
95~100 |
90~100 |
70~90 |
50~70 |
25~40 |
0~5 |
0 |
|
4.75~31.5 |
95~100 |
90~100 |
75~90 |
60~75 |
40~60 |
20~35 |
0~5 |
0 |
3 粗集料的最大公稱粒徑,碎礫石不得大于26.5mm,碎石不得大于31.5mm,礫石不宜大于19.0mm;鋼纖維混凝土粗集料最大粒徑不宜大于19.0mm。
10.1.3 細集料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宜采用質(zhì)地堅硬、細度模數(shù)在2.5以上、符合級配規(guī)定的潔凈粗砂、中砂。
2 砂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10.1.3的規(guī)定。
表10.1.3 砂的技術指標
項 目 |
技 術 要 求 |
|||||||
顆 |
篩孔尺寸(mm) |
粒 徑 |
||||||
0.15 |
0.30 |
0.60 |
1.18 |
2.36 |
4.75 |
|||
累計篩余量 |
粗砂 |
90~100 |
80~95 |
71~85 |
35~65 |
5~35 |
0~10 |
|
泥土雜物含量(沖洗法)(%) |
一級 |
二級 |
三級 |
|||||
<1 |
<2 |
<3 |
||||||
硫化物和硫酸鹽含量 |
<0.5 |
|||||||
氯化物(氯離子質(zhì)量計) |
≤0.01 |
≤0.02 |
≤0.06 |
|||||
有機物含量(比色法) |
顏色不應深于標準溶液的顏色 |
|||||||
其他雜物 |
不得混有石灰、煤渣、草根等其他雜物 |
3 使用機制砂時,除應滿足表10.1.3的規(guī)定外,還應檢驗砂磨光值,其值宜大于35,不宜使用抗磨性較差的水成巖類機制砂。
4 城市快速路、主干路宜采用一級砂和二級砂。
5 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層。淡化海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、主干路、次干路,可用于支路。
10.1.4 水應符合國家現(xiàn)行標準《混凝土用水標準》JGJ 63的規(guī)定。宜使用飲用水及不含油類等雜質(zhì)的清潔中性水,PH值為6~8。
10.1.5 外加劑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外加劑宜使用無氯鹽類的防凍劑、引氣劑、減水劑等。
2 外加劑應符合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《混凝土外加劑》GB 8076的有關規(guī)定,并應有合格證。
3 使用外加劑應經(jīng)摻配試驗,并應符合現(xiàn)行國家標準《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(guī)范》GB 50119的有關規(guī)定。
10.1.6 鋼筋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鋼筋的品種、規(guī)格、成份,應符合設計和國家現(xiàn)行標準規(guī)定,應具有生產(chǎn)廠的牌號、爐號,檢驗報告和合格證,并經(jīng)復試(含見證取樣)合格。
2 鋼筋不得有銹蝕、裂紋、斷傷和刻痕等缺陷。
3 鋼筋應按類型、直徑、鋼號、批號等分別堆放,并應避免油污、銹蝕。
10.1.7 用于混凝土路面的鋼纖維應符合下列規(guī)定:
1 單絲鋼纖維抗拉強度不宜小于600MPa。
2 鋼纖維長度應與混凝土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相匹配,最短長度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的1/3;最大長度不宜大于粗集料最大公稱粒徑的2倍,鋼纖維長度與標稱值的偏差不得超過±10%。
3 宜使用經(jīng)防蝕處理的鋼纖維,嚴禁使用帶尖刺的鋼纖維。
4 應符合國家現(xiàn)行標準《混凝土用鋼纖維》YB/T151的有關要求。
10.1.8 傳力桿(拉桿)、滑動套材質(zhì)、規(guī)格應符合規(guī)定??捎缅冧\鐵皮管、硬塑料管等制作滑動套。
10.1.9 脹縫板宜采用厚20mm、水穩(wěn)定性好、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,且經(jīng)防腐處理。
10.1.10 填縫材料宜用樹脂類、橡膠類、聚氯乙烯膠泥類、改性瀝青類填縫材料,并宜加入耐老化劑。
相關下載